思路客 - 科幻小说 - 大秦命运在线阅读 - 第65章 渔翁得利

第65章 渔翁得利

        就燕国所处的军事地理位置而言,北边胡狄,东接田齐,西连强赵,曾经一度弱小,“东不如齐,西不如赵”。但经过燕昭王、苏秦、乐毅等人的苦心经营后,北破东胡,筑长城,置五郡,基本上解决了胡狄扰边的忧患;又东败强齐,虽然功亏一篑,但元气大伤的齐国,一时难以对燕构成威胁;唯独西边的赵国,经过赵武灵王“胡服骑射”后,势力大增,南征北战,国力大振,俨然一介大国、强国,不可须臾小视。面对这样一种“国际形势”,聪明而睿智的燕国决策者,本来应该力求和好于赵,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。燕昭王之后的燕国,几乎是江河日下。而错中之错,恐怕莫过于挑衅西邻赵国,动燕赵战争,使两国兵燹交迭,落得个两败俱伤。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最终得“渔翁之利”的是东面的齐国(小利)和西面的秦国(大利)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平之战中,赵国惨败,赵括战死沙场,赵国失去四十余万精锐士兵,赵国元气至此大伤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就在此时,燕国不断地落井下石,不断地挑衅赵国,但是最终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,损兵折将,失去了栗腹、剧辛等大将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65年,燕国封君高阳君荣蚠(宋人)率兵攻赵。赵孝成王以割让济东令卢、高唐、平原陵三城予齐的代价聘请齐人安平君田单为将,由他率军还击燕人。田单此次还击,一举拔燕之中阳(今河北唐县西)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59年,赵国抵抗秦国的邯郸保卫战尚未结束,赵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竟然率领原燕国之众叛归燕国。此举无异于落井下石,见死不救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56年,燕国或许是想趁火打劫,派兵进攻过赵国的昌城(今河北冀州区西北),五月而拔之(《史记·赵世家》)。昌城去燕下都有数百里之遥,业已深入赵国腹地,逼近沙丘宫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51年,燕相栗腹至赵约欢,以五百金为赵孝成王祝酒。栗腹在赵国耳闻目睹了赵国长平之战后的“凋敝”情景,认为有机可乘,返国后禀报燕王:“赵王壮者皆死长平,其孤为壮,可伐也。”燕王召见昌国君乐閒,乐閒劝燕王不要进兵赵国,“赵四战之国,其民习兵,不可伐”。燕王说:“吾以五而伐一。”乐閒仍然认为赵国不可伐。燕王怒火中烧,执意要伐赵;而群臣也都认为赵可伐。但大夫将渠仍然忠言进谏,先与人五百金通关约交,后又起兵攻伐,这是不祥之兆啊,出兵必不成功;但燕王不听。这一年,燕起二军、车二千乘伐赵,一支由栗腹统帅攻鄗(今河北柏乡北),一支由卿秦统帅攻代(今河北蔚县东北),燕王也自将偏师随其后。赵国也随即起兵迎击,廉颇击破栗腹于鄗,乐乘击破卿秦于代,燕军大败而逃。廉颇率军一路追击,赵国大军挺进五百余里,直至围困燕都。燕国招架不住,派人请和。赵不答应,说非得让将渠来“处和”才肯罢休。而此时乐閒已奔走赵国,燕王便以将渠为相以处和。这样,赵军才解围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5o年,燕赵和谈谈崩了。赵将廉颇、乐乘再度进围燕都,燕馈以重礼求和,赵方解围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49年,因为燕国毁约,赵将乐乘又围攻燕都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48年,燕国无礼,赵派廉颇、延陵钧助魏攻燕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47年,赵与燕易土和好,谁料燕国不久后就毁约。三年后,李牧攻燕,拔武遂(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区西北)、方城(今河北固安县西南)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42年,燕见赵数困于秦,廉颇奔魏,庞煖为将,欲乘赵弊而攻之。燕王喜问于剧辛,剧辛说:“庞煖易与耳。”于是,燕王派剧辛攻赵。赵派庞煖还击,擒杀燕将剧辛,取燕师二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短短的三十年(公元前265—公元前236)中,燕赵之间的战争就有九次之多。燕国在关键的战国后期,出于“错误的决策”,动了数场“错误的战争”,可悲可叹!而与赵为战,燕国是败多胜少(一胜八败),常常是得不偿失,空耗国力,可怜可笑!燕国在战国后期的迅衰落,与这数次燕赵战争不无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军无疑是战国末期,除秦国以外,最为强大坚韧的军队。虽然他们在长平之战上败给了秦军,元气大伤。但是,新的一代赵军,在经历了邯郸之战的磨砺后,虽然人数上比不过之前的赵军,但是在精神力量上,丝毫不亚于之前的赵军。而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,他们在长平之战后,竟然出现了短暂的中兴。他们不但两次打败燕国,还在廉颇的带领下,夺取了魏国的繁阳。接着蒙骜率十万大军攻赵,赵国庞煖率军抵抗。这一战,赵军打败秦军,射死蒙骜,斩杀秦军三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国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,元气大伤,军队的战斗能力大大减弱。但是因为有廉颇、李牧、庞煖这样的大将,因此,赵军的战斗能力其实一直不弱。

        燕赵连年交战,秦国乐不可支,相继攻占三晋的大片领土,设置了上党郡、太原郡和东郡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元前236年,也就是秦王政十一年,赵王赵偃派庞煖攻打燕国,夺取燕国的貍城、阳城等地。战事还未结束,秦以救燕为名,派遣秦国将领王翦、桓齮、杨端和趁机率军进攻赵国。

        秦国咸阳宫大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燕国和赵国爆战争,两国交战激烈。寡人决定兵分三路,让赵国疲于奔命、无计可施。”秦王嬴政高兴地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燕赵两国也有远见的大臣,可惜燕王姬喜和赵王赵偃根本就是短视小气,一直互相死掐,就只能让我们大秦坐享渔翁之利了。”蒙毅也不禁感慨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鹬蚌相争”是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。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,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:“我这次来的时候,经过易水,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。有一只鹬鸟,伸嘴去啄河蚌的肉。河蚌连忙把壳合上,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。鹬鸟就说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死。’河蚌也对鹬说:‘今天不放开你,明天不放开你,你就会死!’两个谁也不肯放。渔夫看到了,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。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,燕赵两国相持不下,日子久了,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。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“渔夫”那样的角色。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。”惠王听了,恍然大悟,说:“有道理!”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兵分三路,北路大军由秦国大将王翦率军1o万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,从西面威胁赵国国都邯郸。中路大军由秦国将军杨瑞和率领5万偏师进攻阏与的北面重镇韩阳,从西北威胁赵国国都邯郸,并且警戒赵国北部的援兵。南路大军由秦国大将桓齮率领15万大军从南阳出,进攻赵国邺邑所属之安阳,从南面威胁赵国国都邯郸。”秦王嬴政显然早就和国尉尉缭商量好了,所以从容不迫,尽显帝王霸气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王,除此之外,我们应当派人秘密和燕国结盟,让燕国也从东面反攻赵国。”蒙毅出言建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如此,四面合围,想必赵国此次也无力回天了。”没有谁比秦王嬴政更想要灭亡赵国、攻进邯郸,洗刷童年的耻辱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王,赵国北部边境尚有15万精兵,由名将李牧统帅。如果赵王肯舍弃北方荒凉的土地,那么赵国即使是四面被围攻,还是有一战之力的。”秦国大将王翦老成持重地提醒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千兵易得,一将难求。大王,王老将军的担心很有道理。”蒙毅作为穿越人士,自然知道名将李牧的厉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哼,我大秦兵锋正盛,一个小小的李牧,再会带兵打仗,也无法挽回赵国颓败之势。”秦王嬴政此刻目空一切,以为凭借大秦的强兵劲弩,就可以踏平一切敌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看你的敌人,就是小看你自己。”蒙毅突然想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:有一天,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,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,乌龟说,总有一天他会赢。兔子说,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。兔子飞快地跑着,乌龟拼命地爬,不一会儿,兔子与乌龟已经离的有很大一段距离了。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,它要先睡一会,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即使自己睡醒了乌龟也不一定能追上它。而乌龟呢,它一刻不停地爬行,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。此故事告诉大家:不可轻易小视他人。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.    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,不要半途而废,才会取得成功。这不仅仅是故事,根据后世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。据称,龟兔赛跑中,若用它们一生的运动量来衡量,乌龟作为一种很有耐力的动物,肯定会赢得胜利。科学家称,乌龟一生走的公里数,比兔子要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冷兵器时代,万事皆有可能。一个名将,往往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将要倾倒的大厦!”蒙毅担心不已,但是奈何此刻的秦王嬴政听不进任何的忠告!